Page tree
Skip to end of metadata
Go to start of metadata


统计四大工程

统计“四大工程”是国家统计局为推进中国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点推进的四项重要工作。

所谓“四大工程”,一是建立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二是建立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三是建立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四是建设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四大工程”是一个相互关联、统一的整体,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核心,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是手段。

统计“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核心,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载体,联网直报是手段。

简单地说,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就是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减负、提效、规范、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更优质的统计服务。

首先,实施“四大工程”,统计报表制度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减少了专业间的指标交叉重复,调查单位和各级统计机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和统计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进行统计数据上报、审核、评估、汇总等统计业务处理,减轻了统计负担。

其次,实施“四大工程”,调查单位可以利用网络上报统计数据,乡、县、市、省、国家可以同时看到调查单位报送的统计数据,降低了数据层层上报、层层录入、层层收审带来的时滞,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次,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的统一,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划设计的统一,统计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统一,推进了统计业务流程的规范性、统一性。

最后,实施“四大工程”,调查单位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报送到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可的分中心,有效避免了数据层层报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统计数据的行为,提高了数据质量。



基本单位名录库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包含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的信息库。

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后全面建立,以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编制、民政、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行政登记资料和各项统计调查信息进行维护更新。

基本单位名录库为经济普查提供单位清查名录,为专业年报、定报调查提供调查单位库,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是建立和完善统计调查体系的基础,是管理和规范各项统计调查的工具,也是单位信息交换的基础平台。

按照“先进库,后出数”的原则,各项统计调查必须使用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作为调查单位库和抽样框,不在名录库中的单位不得纳入专业统计调查范围。

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中涵盖社会经济活动各方面的基本个体,主要包括法人单位和法人单位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中国于1993年初次引入基本单位名录库这一概念,至2020年已开展了四次基本单位普查,结合每年进行的各项统计工作和部门间信息沟通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和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

从统计学角度看,基本单位名录库即抽样调查的样本框,是一个需要实时更新,不重不漏的名录集合。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单位的基本信息,如组织机构代码(唯一标识码)、单位详细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名字、单位经营所在地和注册地、联系方式等。
  • 单位的属性标识信息,如行业类别、登记注册类型、控股情况、机构类型、法人与其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等。
  • 单位的经济活动信息,如年末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等。
  • 单位的其他信息,如登记批准机关、开业时间、营业状态、执行会计制度类别、企业资质等级等。

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经济普查、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和行政记录。经济普查通常包含基本单位普查,并且收集的信息资料全面、准确、涵盖对象广泛,适合作为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

对于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星级住宿餐饮业等行业,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已包含企业基本单位情况表,表中的信息可以作为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依据。

此外,民政、工商、税务、质监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行政登记资料也可以作为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数据来源。普查和报表的覆盖度较高,行政记录的时效性最好。

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确定调查对象和提高数据质量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名录库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各类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即总体信息。明确总体信息,抽样过程才是可检验、可重复、可控制的。

专业统计报表制度遵循“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只有在名录库中的符合相关行业报表制度要求的单位才能作为调查单位。

规范名录库,就要明确其基本单位的范围、边界、属性。根据名录库中的信息,可以科学、有效地检验调查单位数据的准确性,明确数据加工过程,有效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2020年大荔县基本单位名录库现状简析

什么是企业“一套表”

“企业一套表”是指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调查单位的重复布置和重复统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

它具有统一设计调查内容、统一规范设置统计指标、统一管理单位信息、统一布置网上填报等优点,可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并能有效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

企业一套表按照统一设计,整体推进,分工协作,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调查对象为核心,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机构设置和专业分工的情况下,整合报表,规范指标,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统一组织。

逐步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调查单位、统一数据采集流程、统一数据处理平台。


“企业一套表”制度下,统计部门只向企业布置一套统计报表,由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报送数据,各级统计部门在线审核、查询及汇总处理统计数据。

整合现行报表制度,就是改革统计生产方式,将对企业(单位)分散实施的各项调查整合统一到一起,统一布置报表,统一采集原生性指标数据,统一不同专业报表中相同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和统计编码,推进统计调查业务一体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统一数据采集系统(或软件)采集数据,由基层企业采取网上在线填报方式向国家统计局网络数据平台提供统计报表。

纳入一套表的企业通过网络载体只需向统计部门报送一套报表,即可满足各级统计部门各专业的需求。这样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各级统计部门也从层层上报统计报表中解脱出来,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在线审核、查询及汇总处理统计数据上。

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内容和范围

“企业一套表”分为通用表行业表两部分。

通用表是指将对各行业调查对象都要调查的内容,如单位基本情况、各行业财务状况指标、劳动情况、能源消费情况、水消费情况、信息化情况等报表作为通用表,统一设置。

行业表是指将反映各行业特性内容的报表作为行业表,分行业设置。其分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套表、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一套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一套表、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一套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一套表、部分第三产业企业一套表。


目前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是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即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5个主体专业,实行统一的“企业一套表”制度,此外,将劳资和能源两个专业报表也归并到“企业一套表”制度中。

确定各行业及重点耗能单位的标准为:

(1)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能源消费:除以上规定的调查单位外,还包括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工业企业”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属于工业行业的企业。在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行业代码前两位为06-46的企业就属于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3个门类行业,39个大类行业,197个中类行业和653个小类行业。

工业统计知识汇编


1998年,国家统计局将工业统计范围划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998-2006年,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单位;

2007-2010年,统计范围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011年开始至今,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企业应按照前一年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评定是否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名录。

例如,一个企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2000万,则该企业在2017年应纳入规上名录,若该企业2017年经营不善,主营业务收入回到2000万以下,则该企业在2018年应划入规下企业。

企业应向当地统计局进行申报,经过国家统计局审批相关资料(财务报表、纳税申报单、营业执照等)后,便可入企业名录库,然后上报数据。



实施企业一套表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统计调查制度,就是统计部门按国民经济各行业分别向企业布置统计报表,再层层上报统计数据。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各专业独立采集原始数据,自成体系地完成各环节统计业务,客观上导致了各统计专业之间互补性不强,统计制度方法及数据处理软件标准化程度不高,不仅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和调查对象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统计工作整体水平和各级、各专业统计数据的衔接及匹配性。“企业一套表”制度对统计调查流程和数据产生系统进行了再造,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统计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有利于避免统计任务的多头布置、调查单位重复填报,减轻调查单位统计负担;有利于统一规范数据采集、处理、汇总工作流程,提升政府统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这既能解决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制度设计缺陷、统计手段落后、口径不统一和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又能保证数据质量,避免重复上报,节省企业的人力财力。

“企业一套表”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整合统计资源,统一设计和布置统计调查报表,统一采集原生性指标数据,统一不同专业报表中相同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和统计编码,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及平台,推进统计工作一体化,从而实现由各专业独立设计转变为统一设计,由各专业分散布置转变为统一布置,由各专业自行确定调查单位转变为统一确定调查单位,由间接采集数据转变为直接采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需要相适应的新型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所以说,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服务科学决策的需要,对于推动统计建设和发展、有效发挥政府统计在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优势,采用统一数据处理平台,集中统一对企业采集数据,避免统计机构多头向企业布置报表收集数据的重复劳动;实现数据在线审核,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实现统计机构专业间、上下级间数据的共享,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统计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推行“企业一套表”要坚持的“四条红线”:

  1. 坚持“先进库、再有数”,“不在库、不出数”;
  2. 坚持由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绝不干预企业独立报送真实数据;
  3. 坚持由企业自己上报联网直报数据,绝不代填代报企业数据;
  4. 坚持由企业修改差错或补填不完整报表的原始数据,绝不自行修改企业任何数据。

一套表的具体系统和具体实施

所谓的《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就是实施企业一套表的信息系统。

《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

《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详细报表》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北京市统计局——2021年统计年报和2022年定期统计报表》

《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北京市统计局——2020年统计年报和2021年定期统计报表》

  • No labels